NEWS
一诺动态

5年蝶变,京津冀三地互联即将腾飞

2019-07-08

自2014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,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满5年。


5年以来,京津冀发展蓝图已初具规模,在人才发展、交通一体化、产业升级转移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成效显著,与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主引擎。


1

京津冀——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


京津冀城市群包括:北京,天津,河北省石家庄、唐山、保定、廊坊、秦皇岛、张家口、承德、沧州、衡水、邢台、邯郸等共计13市。


从2001年《京津冀城乡规划》出台开始,京津冀一体化顶层设计就在不断加强。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,更是有《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》、《“十三五”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》、《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》等相继出台,旨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。


事实上,这个目标也正在越来越近。根据恒大研究院报告显示,从我国目前规划建设的19个城市群来看,京津冀2018年经济总量达8.4万亿元,占全国的9.3%,位居第二,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;常住人口约1.13亿人,占全国的8.1%,位列第三。



报告同时显示,从“基本面+市场面”两个层面分27个指标对19个城市群发展潜力进行研究后发现,位列前三名的分别是长三角城市群、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京津冀城市群。



显然,京津冀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。但要真正实现发展,就必须有相应的推进动力,而这一点,京津冀也正在“谋划”中。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呈现“重工业+生产性服务业”的产业布局,高耗能行业占比近几年明显下降,而未来将向“高端制造+科技创新”方向着重发力。


举例来看,天津的当前支柱产业为国防工业、石油化工、装备制造、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,未来主导产业则变为高端装备、信息技术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现代石化、现代冶金。


再比如石家庄,当前的支柱产业为钢铁、装备制造、纺织、医药、石油化工、建材及食品,而未来的主导产业则转化为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、电子信息、纺织服装及节能环保。


产业结构的布局变化将为京津冀发展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。


2

京津冀——从中探寻新机遇


在京津冀极具发展潜力之下,又该如何探寻其中的机遇?


从整体来看,京津冀的机遇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:


机遇一:雄安新区


作为“千年大计,国家大事”,雄安新区谋定而后动。截至目前,经过 1000 多位国内外专家、200 多个国内外团队、2500 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日夜兼程,参与规划编制工作,雄安新区规划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。


未来,如智慧城市、装配式建筑、生态型科技项目、共有产权住宅开发等,都将成为企业参与雄安乃至全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机遇。


机遇二:环北京城市副中心区


环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城市规划中“一体两翼”的重要一翼,未来将承接和发展非首都功能的部分城市经济,如金融、总部经济、高端服务业等,同时辐射并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,成为新时代北京的“经济中心”、北京城市发展未来增长极。


机遇三:环冬奥经济区


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构成了北京未来发展的两翼,对于河北来说,雄安新区和张北冬奥片区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河北两翼。


在逆城市化潮流下,借助冬奥会这一世界级盛会的带动性,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将真正构筑起京津冀地区理想生活目的地,与之相关的休闲运动、养老养生、会议展览等将有巨大机会。


机遇四:环新机场区


以新机场为核心涵盖北京大兴、河北廊坊的永清、固安和广阳等区域形成的新机场临空经济区,是连接和服务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的重要战略枢纽。


未来,环新机场区域的建设体量大、投资高、难度大,市场主导、企业主体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将成为区域开发建设的主旋律,这为企业利用自身资源,参与环新机场片区的项目建设和发展工作提供众多机遇。


总体来看,5年时间,京津冀已然发生蝶变。未来,随着在交通、产业等方面的进一步推进和升级下,京津冀将再实现质的飞跃,距离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将更近一步。


本文来源:恒大研究院、智纲智库、人民网等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